事业单位,为什么要改?
来源:庆城县委编办 发布时间:2019-07-30
庆城县委编办 李怡霏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服务的载体,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改革事业单位,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以及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了根本上彻底转变政府的职能
改革前,在社会经济的浪潮中,所有的社会职能都归于政府,而政府是一个全方位的政府,管理着许多不应该管理,但也不得不管的事情,并且存在着人员过剩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而随着近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原来的政府体制不仅限制了市场主体的发展,而且使政府自身制度和工作机制显得不相适应。因此,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力图实现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权归企业所有、政府集中力量搞好企业没有盈利能力,不愿意做的社会公益事业。
改革之后,政府工作机制初步理顺,使得机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而这些都与其功能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关系。然而,政府与企业的分离只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第一步。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后遗症是无法治愈的。政府干预、家长式作风、命令式作风等一些旧观念仍在许多政府工作人员的脑海中。当出现问题时,政府就会被寻求,而寻找市长的想法并没有完全脱离公众的认知中消除。而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政府的相关职能仍不是很明确。因此,将社会公益职能从政府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政治事务的分离,无疑会使得政府、机关、企业这三类社会组织处于各归其位。
二、为了增强事业单位效率与活力
社会经济下的政治事务没有区别,使事业单位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对政府的依赖意识,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虽然有些事业单位有一些创新的思想萌芽,但由于体制的制约,发展中没有自主权,使得不能充分发展并付诸实践。
实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打破事业单位职工的“铁饭碗”,把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经得起市场上优胜略汰的法则,它可以使事业单位增强其竞争意识和竞争力。同时,淘汰不适应市场的事业单位后,将其资源整合到其他有发展能力的单位,有利于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搞活停滞资产,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事业单位改革后,政府不再支持事业单位,而是将经费支持改为招标采购等支持。事业单位能否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关键在于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这无疑会刺激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争取更多社会认同。
三、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减轻国家和社会压力
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的全额拨款。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事业单位正遭受恶性扩张和人员过剩的困扰。这些组织和人员依靠国家生存,这使得财政压力太大,负担过重。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必须花费大量的财政开支来支持这些机构的日常运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企业和人民的经济负担,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减轻财政压力,我们必须大力推动事业单位改革,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以多种方式为事业单位的运作筹集资金,为其他部门和产业的发展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巩固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
分享到: